生產物流是企業生產的重要環節。生產物流的合理與否對工廠的生產秩序、生產成本有很大影響。生產物流均衡穩定,可以保證在制品順暢流轉,縮短生產周期。在制品庫存的壓縮,設備負荷均衡化,也都和生產物流的管理及控制有關。
生產物流一般是指:原材料、燃料、外購件投人生產后,經過下料、發料,運送到各加工點和存儲點,以在制品的形態,從一個生產單位(倉庫)流人另一個生產單位,按照規定的工藝過程進行加工、儲存,借助一定的運輸裝置,在某個點內流轉,又從某個點內流出,始終體現著物料實物形態的流轉過程。
生產物流管理又叫制造企業的物料管理,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各種物料的采購、驗收、供應、保管、發放、合理使用、節約代用和綜合利用等一系列計劃、組織、控制等管理活動的總稱。
企業生產物流管理的目標主要在于:協調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,從整個企業的角度控制生產活動中的物流,做到供應好、周轉快、消耗低、費用省,取得好的經濟效益,以保證企業生產順利地進行。
生產物流管理的重要性
1、是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的需要。
2、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需要(從節約物資消耗、降低庫存,加速資金周轉等方面分析)。
3、是提高產品顧客服務水平、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需要。
雖然生產物流管理并不直接與最終顧客打交道,但生產物流管理中的各項決策會直接影響企業的顧客服務水平,最終影響企業的競爭力。
生產物流管理的發展趨勢
隨著制造業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,以及定量分析方法的完善,生產物流管理得以不斷發展以適應市場經濟的挑戰。主要的發展趨勢有:
1、從專業部門管理發展到全面綜合管理
過去將生產物流管理稱為“材料管制”(material control),主要任務是對內供應生產所需的原料、材料和用品;而過去企業主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生產和銷售方面,生產物流管理部門成為配合生產的輔助部門。實際上,生產物流成本約占企業生產總成本的40%一80%,如果生產物流管理有方,對生產、銷售和財務管理都會起很好的促進作用。
近年來,企業管理者開始越來越重視生產物流管理。生產物流管理涉及企業組織中的許多部門,如生產、銷售、采購、倉庫等,只有各部門之間相互合作,實行全面綜合管理,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。
生產物流管理綜合圖解
2、從單純的生產物料儲備發展到生產物流JIT管理
在計劃經濟條件下,企業主要采取以產定銷的生產運作模式。由于商品供不應求,為保證生產用料的需求,生產物流管理部門傾向于大量儲備生產物料,因而造成較高的庫存資金占用,生產物料浪費現象嚴重。在以需定產的市場驅動的經濟環境下,企業生產物流管理的目標主要集中在提高質量、降低成本、減少資金占用、支持銷售、提供優良顧客服務水平等方面。由日本豐田公司首創的準時化系統恰恰適應了這種需求。
3、從手工操作發展到機械化、自動化
過去這些活動多以手工操作為主,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進步,廣泛采用起重機、叉車、吊車、動力輸送機、集裝箱、托盤、機械手、電動搬運車、自動分貨機等通用或專用的自動化機械設備,大大提高了物流速度和運輸的靈活性,減少了生產物流管理中的體力消耗,降低了裝卸搬運時的生產物流損耗。同時由于充分利用機械設備,實現了規模作業,降低了整體的物流成本。
4、從簡單的生產物流預測發展到科學的MRP系統
生產物流管理中的預測主要有三類:
1)需求預測。預測企業目前及將來對生產物流的需求情況、庫存狀態及提前期等;同時還要考慮整個行業和產品最終使用者現在及將來的需求。
2)供給預測。收集有關現有的生產物流供應商或生產商的數據,分析未來供應市場狀況及可能影響供應的各種經濟、政治和技術因素。
3)價格預測。在上述供給和需求預測分析的基礎上;提供對有關生產物流價格的短期、長期預測,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。
但是,由于產品結構復雜,加工流程長,預測計算的工作量太大,手工方式難以對每種生產物料作預測,結果是粗線條的,價值不大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完善,現在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,選擇適合本身特點和市場狀況的預測技術和方法。目前,較通用的技術和方法有動態規劃方法、排隊理論、JIT系統、物料需求計劃(MRP)、分銷需求計劃(DRP)和有關消除不確定變數影響的統計方法等。尤其是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物料需求計劃(MRP)在企業中應用廣泛,它借助計算機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在預測企業生產物料用量、編制生產物流供應計劃方面,具體到每個零件,大大提高了計劃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使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。
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,高新技術不斷涌現,企業組織自身的成熟與完善,生產物流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角色和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表1中列出了傳統生產物流管理與現代生產物流管理的幾點差異。